目前國內HPMC的生產以液相法工藝為主,此工藝是我國以無錫市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研究單位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推廣的,最初是氣相法醚化反應,因為我國設備不適應,后來研究出了液相法醚化反應,至今高浴比的液相法醚化反應工藝路線仍然主要HPMC生產工藝]。
國內HPMC生產一般采用精制棉為原料(部分廠家也開始嘗試用木漿粕),并用國產的粉碎機粉碎或直接使用精制棉堿化,醚化使用二元混合有機溶劑,在立式反應器中進行反應。精制純化處理采用間斷式工藝,即在反應器中脫除有機溶劑,然后通過洗滌器和離心機經過若干次洗滌和脫水來純化粗產品。
成品處理采用間歇式,造粒在升溫情況下進行(也有廠家沒有進行造粒),干燥和粉碎采用常規方式進行,大部分進行的特殊處理僅僅是對產品延遲水合時間(快速溶解)的處理而沒有進行防霉變和復配處理,包裝采用手工方式[5]。
液相法工藝具有如下優點:反應過程設備內部壓力小,對設備承壓能力要求低、危險性??;纖維素在堿液中浸漬后得到充分膨潤和被堿化均勻的堿纖維素,堿液對纖維素滲透溶脹較好;醚化反應器較小,再加上堿纖維素得以均勻溶脹,所以產品質量容易控制,可獲得取代度和黏度都比較均勻的產品,品種也容易更換。
但該工藝也有如下缺點:反應器通常不能太大(15m3以下),統計受限導致生產能力也小,若要提高產量,勢必增加多臺反應器;精制純化粗產品需要設備多,操作繁雜,勞動強度大;因為沒有進行防霉變和復配處理,致使產品黏度穩定性和生產成本受到影響;包裝采用手工方式,勞動強度大,人工費用高;反應控制的自動化程度比氣相法工藝低,因而控制的精確度也相對較低;與氣相法工藝比較,需要復雜的溶劑回收系統。
隨著國內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生產技術的提高,部分企業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大型釜的液漿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擁有了自己的技術特色。戈麥斯化工化工采用獨創的“一步法”HPMC生產工藝,不僅生產工藝流程合理,操作控制參數準確可靠,充分合理的利用原材料等特點,而且生產出的產品取代度均勻、反應完全徹底、溶液透明度好,并同時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6]。

特耐斯化工在內的一些企業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生產線已完成自動化改造,實現了裝置的DCS自動化控 制要求,物料包括液、固體原料均可利用DCS系統進行精確計量和加入,反應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控制也全部實現DCS自動控制和遠程監控,從產品生產的可行性、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方面較傳統生產方式都有明顯的改進。不僅節省了人力,降低了勞動強度,也改善了現場的操作環境。
文章由:纖維素醚 www.alternativehomestoday.com 中山市匯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提供,此文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